2008年10月26日 星期日

無生道場

在『無神論』者的觀點,宗教不過是『善意的欺騙』。隨著年紀漸長,歷經人生必然的挫折、苦痛、徬徨及無助後,漸漸認知生命中就是有許多無法理解的事,似乎冥冥中確實存在一股無形的力量;或許有人能運用那股力量,抑或會借用那股力量的名,沒有人能查證的清楚,因為宗教的『神』是不允許懷疑與追究的,佛曰:「不可說」,耶穌基督也說:「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」。有時想想,在人性看似堅強卻脆弱的意志裡,或許能被欺騙也是一種幸福。

「靈鷲山無生道場」位於福隆的荖蘭山,走北宜濱海公路,過福隆續往三貂角的方向,沒多遠就可看見右側有一條往荖蘭山的公路,循指標往「靈鷲山無生道場」,沿路蜿蜒上山,約四公里抵達道場管制口。
一九八四年開山和尚心道法師來到福隆荖蘭山,見此地形山勢酷似印度靈鷲山,遂建立名為「靈鷲山無生道場」。『無生』是禪宗常用的名詞,是自性、靈性、佛性,就是人本來的面目,簡單照字面解釋也就是沒有生死的意思;『道場』原指釋迦牟尼佛成道的金剛座,現泛指佛教修行弘法的所在。「無生道場」其實意謂著就是一處了然生死的靈修場所。





無生道場盤據整座荖蘭山,幅員遼闊、氣勢雄偉,登高望遠可盡覽福隆山光海色,其內部並有步道及景觀設施,是一處能讓身心靈都覺得舒暢的勝地佳境。道場的景觀設施建築的肅穆且莊嚴,在進園區大門前,首先入眼的是道旁列陣的羅漢石雕,栩栩如生約與人高,園區管制口處則有保全人員駐守,入山遊客須換證才可進入。
完成換證後,聞名的「天眼門」矗立入門口,門楣一對銳利的鷹眼,表現出佛教藝術的新風格,而石門柱上刻滿世界各宗教的古老修行圖騰,象徵對宇宙自然現象的探索;正面石雕影壁並刻著佛教守護神四大天王像及十二因緣圖,幅幅精工細緻,值得駐足欣賞。




遠從天眼門入口便與前方醒目的黑面金身觀音對望,這尊金身、顰眉、黧面的「多羅觀音」聖像,高12公尺由青銅鑄造,梵語「多羅」就是離塵垢的意思,其基座環列圓覺經及心咒轉經輪,常可見拜山信眾在此繞佛轉經。





在觀音聖像兩側山坡則建有53座的佛塔,稱為「舍利塔林」,是道場另一勝景。舍利塔是古印度佛弟子憶念佛陀始設,塔林每一塔內並有佛像舍利、經典、袈裟等三寶聖物裝臟,據說可以加重護持眾生的信心;舍利塔林均由靈鷲山信徒捐贈,塔身雕飾精緻、造型各異,座座雄偉而爭奇,每一基座底部並刻記塔名、信徒姓名及捐贈日期,走訪其間,彷若置身東南亞佛教國度。









續往園區下方的寺殿走,尚可見道場的聞喜堂、客堂、華藏海、臥佛殿、祖師殿、法華洞及觀海台等著名建築或勝景,有時間細心走訪一遍,相信會對無生道場有更深層的認識。

此外若不車行,由上山交管處走階梯登山,亦可以行禪路線到園區管制口,沿途經地藏菩薩道場、普賢菩薩道場、五百羅漢步道,最後到「十一面觀音」台,為道場外圍極佳的景觀路線。著名的「十一面觀音」又稱「千手千眼觀音」,台高十五公尺,觀音於蓮花中綻現,而『十一面』意指:朝向一切方所,護持十方法界眾生。由於其位置高聳,現已成北濱公路上的新地標。出「十一面觀音」台,續前行即到天眼門入口。



「無生」就能「不死」,原來千古帝王尋找的仙丹妙藥就在此,找著了等於沒找!不能悟覺,難怪有人會抱憾終生。

沒有留言: